◎釋德
◆二月十日《農正月‧十三》


靜思小語

不只「發心」,還要有恆心、耐心,
才能從「知而未到」到「知而能達到」,成為真正的「知道」。



「縮小」的功夫

大專教師靜思語研習營圓緣,上人提及在大學任教的陳建平及花蓮慈院整
形外科孫宗伯醫師,或在營隊中擦地板、洗廁所、擦窗戶、服務茶水,或
為獨居老人往診、協助清理室內屋外,都展現了縮小自己、樂在付出的精
神。

「放下身段,力行付出,這就是微塵人生!」上人說,人若自我膨脹或居
高飄然,不是會爆開就是會掉落,實在很苦;「縮小自己如微塵、如奈米
,卻能發揮良能,才是真功夫!」上人表示,這樣的人生實在很可愛,也
令人尊敬。

「慈濟團體裏,有學問深博的博士、教授,也有隻字不識的阿嬤、小工;
但進入慈濟人人平等,都要躬身力行去『做』。」上人勉在座「志為人師
」者,能在「知慈濟」後,進一步深入——身體力行「做慈濟」。

「從『知而未到』到『知而能達到』,需要發心,並且兼具恆心、耐心,
才是真『知道』。」

慈濟大家庭裏,沒有宗教之別;上人表示,「宗」是人生的宗旨,「教」
是生活的教育。「不論信仰何種宗教,『愛』是人人共同的生命宗旨;而
生活的共同理念,則是『品質』。」上人期待座中老師,對慈濟有更深一
層的了解後,同行於菩薩道上,將無私的愛普遍於教育界。



從「功能」到「良能」

二、三十年前,上人到某醫院探望住院的弟子,親見醫師、護士慍色對待
病人,而深感震撼;也曾輾轉聽聞一位父親是醫師的年輕人,形容其父的
工作是「殺人無罪又有錢可賺」……

「我聽了內心很難過,覺察到有些醫師趨向於功利主義,不再像過去以懸
壺濟世為職志。這種現象實令人擔憂。」上人與一位醫療志業體主管談話
時,憶述此段心路歷程,慨言此現象不只是醫學生的悲歌,也是整個人類
的悲歌。

「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中,人有『生』但不一定會『老』,卻一定有『病
』有『死』;若在病苦中還要承受醫師加諸的情緒,實苦上加苦!」也因
此上人特別重視醫學教育。

花蓮慈濟醫院啟業後,曾有位婦人專程來道感恩,她說:「當我昏倒在路
邊時,被緊急送來這裏。若不是醫師在沒有家屬簽名的情形下,仍幫我開
刀,我那有今天呢?」而日前花蓮慈院亦收治了一位身分不明的路倒婦人
,至今還住在加護病房中。

「這就是尊重生命、搶救生命。醫師的功能在療治病人身心,若能進一步
視救人為人生的使命,就是良能的發揮。」上人表示,醫療人文應列入醫
學教育重要的一環,「讓醫學生在學期間,就知道學醫是為了救人;既要
救人,就不能怕辛苦、怕麻煩。」

上人讚歎大林慈院尹文耀主任,曾經在手術完後守護在病人身邊,因為太
疲憊,挨著病床就睡著了。「這樣的醫師,真正是用生命走入病患的生命
去搶救;他們不只是病患心中的活佛,也是『大醫王』!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cole006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